封面

封面
一畦菜圃一畝田,早耕晚讀賽神仙。

2007年5月25日 星期五

台灣生技製藥業之經營策略研究∼ 學術研討論文(RCTED Working Paper Series)No.2004-0002. 2004 年•中壢•台灣. 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

台灣生技製藥業之經營策略研究∼以杏輝藥品公司為例鄭秋桂‧ 林正祐‧ 劉宜昱‧ 蕭淑鳳劉秀慧‧ 林玫瑩‧ 張皓婷‧ 陳俊廷學術研討論文(RCTED Working Paper Series)No.2004-00022004 年‧中壢‧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For Taiwan Economic Development (RCTED)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1台灣生技製藥業之經營策略研究∼以杏輝藥品公司為例鄭秋桂 林正祐 劉宜昱 蕭淑鳳 劉秀慧 林玫瑩 張皓婷 陳俊廷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2003 年8 月2摘要生物科技為全球未來產業升級發展的重心,在台灣,製藥業被政府視為生物科技首要發展的重點項目。但是,台灣製藥業競爭十分激烈,如何在龐大機會和激烈競爭之環境中求發展,製藥業者的經營策略顯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以杏輝藥品公司為個案研究對象,針對生技製藥業的總體環境、競爭環境及杏輝藥品公司的經營策略進行分析。主要內容包含括SWOT 分析、企業價值鏈分析、波特競爭五力分析為主,並以關鍵成功因素檢視杏輝經營策略,期望藉由對杏輝藥品公司的研究,達成尋求未來生技製藥業經營策略建構要點的目的。研究的結果顯示,在生技製藥業中,杏輝藥品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為特別重視「研發」策略的建構,包括人才、情報、技術的取得等。其次,杏輝公司應再考慮:1.仿照歐美國家對生技科技的重視,取得政府的支持和鼓勵。2.生技製藥業者對於未來環境變化因應而產生的疾病藥品掌握程度相當高,經營策略應重視研發情報、藥品上市、研發的速度和避開和競爭對手研發相同的藥品項目。3.將來應注重與自身事業網路成員的強化及尋求不同產業合作等方式來提升競爭力。4.業者應對於未來可能的變化和進而產生的關鍵成功因素,提早進行自身價值鏈體係強化、或建構出更具挑戰的核心競爭力。3Study of Operational Strategies on Biotechnology Pharmaceutical ProductsIndustry in Taiwan -- Case Study on Sinphar Pharmaceutical CompanyChiu-Kuei ChengJenq-Yow Lin Yi-Yuh Liu Shwu-Fenq Shiau Shiow-Huey LiuMei-Yng Lin Haw-Tyng Jang Jiunn-Tyng ChernDepartment of Agri-businessNational Pingtu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bstractBiotechnology will be the focus of industry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field in thefuture world. Government puts top priority development on biotechnology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dustry (BPP industry) in Taiwan. But, pharmacy industry isvery competitive in Taiwan. Therefore, Strategies of BPP business how to surviveamong enormous opportunities and fierce competition becomes very important.For case study on Sinphar pharmaceutical company, we will analyze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of BPP industry,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nd Sinphar’soperation strategies. The study methords are SWOT analysis, “value chain analysis”,and Porter’s “five competitive forces”. We will also examine Sinphar’s operationstrategies through “key success factors” and attempt to find out the gists of operationstrategies of BPP industry.The study shows that future management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including the acquirement of talents, information, andtechnology and that’s the main factor of Sinphar’s success.According to the study, the gists of operation strategie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First, government must motivate 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wn biotech industryin Taiwan. BPP businesses need to gain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from ourgovernment. Second, the study finds out large local biotech pharmacists are capableof using their pharmacy technology to full cope with diseases caused byenvironmental variance. For this reason, how to obtain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information, timing of entering the market, pace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ndavoidance of developing the same kinds of pharmaceuticals must be taken intoconsider when business construct future operation strategies. Third, it is difficultdepends on individual efforts to challenge new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 nts changefrom time to time, so how to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by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of career network partner and seeking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industry are veryimportant. Fourth, BPP businesses need to promot compositeness according to keyfactors of success , and construct its own value chain system in advance in response topossible changes in the future.41 前言1.1 研究動機與目的約翰.奈思比(John Naisbitt)在1990 年所著的「2000 年大趨勢」一書中清楚地指出,生物科技是進入西元90 年代以後,影響人們生活的十大趨勢之一。其實,在1953 年時,J.D.Watson 及F.Crick 發現核酸DNA 雙螺旋體(double helix)為遺傳的基本結構後,生命科學的研發立即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2001 年是生物科技加速起飛的一年,人類基因圖譜完成,連同其他生物基因科學的發展與運用,將使醫學、食品及其他生技應用產業成為21 世紀的明星產業。隨著目前全民健保的施行和相關藥政措施的陸續推行,及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對於醫療保健用品之需求增加,國內藥廠在未來消費市場上,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是,就目前製藥產業現實的情況而言,國內製藥者正面臨國內市場規模小、國外市場開拓不易、原料藥自給率偏低以及本身生產不具經濟規模、技術研發能力不足、國內健保法令的更動、藥價基準、藥品分類等法令的施行,令醫藥市場重分配等問題;再者,台灣已在2002 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d TradeOrganization,WTO),關稅的調降,使得藥品的進口成本減少,進口藥品的項目增加且市場佔有率提升,不但壓縮國內藥廠的生存空間,也增加了經營上的困難。在內外在環境變遷下,對製藥業者造成不小的衝擊。不過,危機即是轉機,政府加入WTO 也令台灣具競爭力的藥廠有了走出國內,邁入國際化的機會,這些的環境變化,在在都是考驗著經營者管理與策略應用的能力。基於以上所述,本研究擬了解生技製藥產業的現況,並探討個案公司-杏輝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杏輝公司)的經營策略,以分析生技製藥產業未來機會、威脅及杏輝公司如何利用、培育自身資源,發展經營策略獲取競爭優勢,依此尋求未來生技製藥業經營策略建構方向、要點,期望能供生技製藥同業和個案公司參考。綜合歸納本文的研究目有以下各點:1. 了解台灣製藥產業的競爭情形、發展現況與未來趨勢,並尋求未來生技製藥業經營策略建構之方向、要點,以供生技製藥業者參考。2. 研究個案公司-杏輝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整體經營情況,探討公司如何利用自身資源、發展經營策略並建構持續競爭優勢,供其他生技業者參照。3. 分析杏輝藥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內部優勢、劣勢及外部的機會、威脅,以提出研究建議和未來經營策略建構方向,供個案公司研究使用。1.2 研究範圍與資料來源依台灣區製藥公會的分法(2002),生技製藥產業所包涵的範圍可分成西藥、中藥、原料藥、環境用藥以及膠囊等五類。若依經濟部工業局的分法(2002),除上述的五種之外,尚包括農業用藥以及動物用藥等兩種。由於各級產業間的差異性極大,本研究僅就製藥產業中,佔市場最大規模的西藥、中藥、原料藥三種藥品進行探究其市場的產值現況、競爭的情形、面臨問題及未來趨勢等。另以在本土經營製藥多年且邁入成熟期的杏輝公司為例,作個案分析。主要從公司的組5織結構、現行經營策略探討,來分析競爭優勢並結合大環境的變遷和未來的趨勢,運用Steiner(1982)對組織內部的優勢(Strengths)與弱勢(Weakness),及一般環境及產業環境之機會(Opportunities)與威脅(Threats)(簡稱SWOT 分析),再對照產業關鍵成功因素(Key Succes Factors,KSF),提出研究結果與建議,以供杏輝公司策略規劃及其他藥廠的經營參考。在資料來源方面,次級資料包括政府機關或其他相關機構發行的期刊及統計資料(如台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國內外經濟統計指標速報、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人力資源統計月報等)、生技製藥產業相關之研究報告及資料(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發行的製藥產業年鑑、專刊、以及相關經營管理的雜誌、一般報章)、製藥產業經營策略相關理論及報告(國內碩博士論文研究和專業的經營策略管理書籍)及杏輝相關公開資料(杏輝公司網站資料與上櫃公開說明書);初級資料則為實地拜訪杏輝台北總公司林清和副總經理,以及林芳瑜行銷副理 (2002/6/7)。1.3 研究方法與架構本組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乃依據Hill and Jones(1995)的模式加以修改。是以SWOT 分析、波特五力分析、企業價值鏈分析為主,並以關鍵成功因素檢視杏輝經營策略。本研究是採個案研究方式進行的,在研究架構部份主要是對企業的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分析作為策略選擇、形成的來源。內部環境是指企業內部的環境,將企業的經營活動區分成主要活動及支援性活動,以進行企業的價值活動分析(企業價值鏈分析,Michael E. Porter, 1985)。外部環境以企業的總體/產業環境、競爭環境及產業關鍵成功因素為主。總體/產業環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人口、資訊科技)的變化常會為產業及個別的企業帶來一些機會與威脅。而競爭環境主要分析對象為供應商、顧客、產業內競爭者、替代品及潛在競爭者這五種和企業相拉拒力量的「五力分析」(Porter, 1985)為基礎,了解競爭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並以外部關鍵成功因素結合內部核心資源找出個案公司的競爭優勢,並作為本組策略評估時的參考根據。在外部環境分析部份,整理出的機會與威脅對照內部環境分析整理出的優勢與弱勢之後,依以此四點(機會、威脅、優勢、弱勢)進行策略選擇。最後,以產業的關鍵成功因素、企業本身設定的目標、配合SWOT 分析的結果,對個案的未來的機會、威脅給予評估,對於企業現行的經營策略提出本研究的看法,進而為杏輝產生新的經營策略方向、想法及提出現行改進之處,並以此作為結論和對企業提出建言的基礎。本研究架構如圖1 所示。6內部環境分析 外部環境分析優勢與弱勢 機會與威脅圖1 研究架構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2 生技製藥產業分析2.1 生技製藥產業定義與範圍本文之生技製藥產業,即是指生物技術產業之下的製藥工業。製藥工業的分類則是依藥品的類型不同而有分別,大體上有原料藥產業、西藥製劑產業和中草藥產業的分別(經濟部工業局分類標準, 2001) 。依中藥製劑及原料藥和西藥製劑所涵蓋的產品來分別範圍,中藥製劑又可分為中藥傳統劑型、中藥濃縮劑型、中藥之西藥劑型;原料藥可分為有抗生素、維生素、荷爾蒙、胃腸道用藥、麻醉藥品及其他原料藥;西藥製劑可分為有抗過敏/抗組織胺劑、神經系統用藥、心臟血管用藥、激素及影響激素機能作用藥、呼吸器官用藥、胃腸道用藥、腎臟用藥⋯等。如圖2 所示。企業價值鏈企業核心資源企業實質競爭優勢產業關鍵成功總體/產業環境競爭環境(五力分析)策略選擇(SWOT 分析)策略之形成個案評估討論結論與建議7原料藥西藥製劑中藥製劑維生素抗生素賀爾蒙胃腸道用藥麻醉藥品其他原料藥中藥傳統劑型中藥濃縮劑型中藥之西藥劑型抗過敏/抗組織胺劑神經系統用藥心臟血管用藥激素及影響素機能作用藥呼吸器官用藥胃腸道用藥腎臟用藥肝膽用藥代謝用藥及營養劑血液及造血器官用藥免疫用藥抗癌用藥抗微生物用藥抗寄生蟲用藥外科用藥(含耳鼻喉科、眼科、齒科及皮膚科用藥)其他雜項製劑圖2 我國製藥產業範疇資料來源:朱兆文 (2000)2.2 生技製藥產業沿革依據李國貞(1995)、許正昇(2000)、高新發(2000)朱兆文(2000)等人的研究,生技製藥產業沿革可分下列四個時期:1. 導入期(日據時代∼1958 年):台灣在日本統治50 年期間,大部份藥品都是來自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立三和製藥株式會社、日本武田製藥株式會社及台灣生藥公司。光復後,政府成立了台灣省醫療物品公司,後因虧損累累而於1951 年宣告結束。2. 成長期(1959 年∼1981 年): 1959 年政府公佈實行「製藥工廠設廠標準」;1973 年,為避免藥廠受環境污染,政府規定藥廠之製造、加工、分裝場所四周須與外界保持20 公尺以上距離。此項規定減少了小藥廠的增加,往後十幾年,藥廠則由700 多家增加到900 多家。其中,以西藥製劑廠及西藥劑型的中藥廠最多,共有600 多家,其他為傳統中藥廠、醫療器材製造廠、原料藥廠、現場衛生製造業及膠囊製造業等。3. 成熟期(1982 年∼1990 年):政府於1981 年公佈「促進國內藥廠製造原料藥實施要點」,以獎勵原料藥及中間體之製造。爾後,於1982 年5 月26 日公8佈「優良藥品實施標準」(Good Manu-facturing Pratice,簡稱GMP),至1990年止,通過GMP 評鑑的藥廠有237 家。4. 轉型期(1991 年以後):為提高藥品品質,政府於1991 年以後,以積極輔導西藥製劑廠進行藥品可用率和藥品相等性試驗,同時亦輔導藥廠進行藥品國際化。政府近年來也積極投入研發,並在1998 年著手推動實施cGMP(現行藥品優良製造規範)五年計劃,目的是要藥廠能做全面「製造管理」及「品質管制」。2.3 製藥產業現況在製藥產業的現況部份,以製藥產業年鑑2001、2000 年工業發展年鑑,及朱兆文(2000)的研究成果,配合最新統計月報資料整理,藉以了解目前製藥產業的現況。1. 原料藥市場:2000 年產值53.36 億元,進口值38.09 億元,出口值8.49 億元,國內市場需求82.96 億元,出口率15.91%,進口依存度達45.91%,國內自給率達54.09%。以生產項目而言,抗生素是主要生產品項,佔總產值75.15%,其次為維生素佔總產值11.51%。由於原料藥的技術層次較低,近年來中國大陸與印度等地在外國藥廠的資金援助下,不斷擴充產能並廉價傾銷,造成國內原料藥廠的威脅。還好,國內原料藥產業的競爭優勢在抗生素領域的發展,在技術水準方面可與先進國家毗美。2. 西藥製劑市場:2000 年產值435 億元,進口值221 億元,出口值16 億元,國內市場需求640 億元,出口比例為3.68%,進口依存度達34.52%,國內自給率為65.48%。目前已有62 家完成的cGMP 認證,產品的品質已達到國際水準。只是,國內廠商多,市場小,造成削價競爭。3. 中草藥市場:其種類繁多,以複方為主。目前中藥產業可分為原料與製劑二種,中藥之原料係指中藥材而言,至少70%來自大陸地區。依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2000 年國內前十大重要中藥材進口值達17.4 億元,出口值3.8億元。國內製劑之市場規模近五年來變化不大,2000 年產值為44.6 億元,國內市場需求達43.05 億元,出口佔生產比例為4.01%。國內中藥產業的競爭優勢在於中藥為中國固有的傳統療法,在發展上比大陸以外地區更具先天的競爭優勢。由於亞太地區華人移民最多,最適合作為開拓全球市場之試金石。而中藥產業的競爭弱勢在於中藥缺乏科學數據的評估分析,產品的定性、定量、安全性、有效性都缺乏標準,再加上中藥的管理、法規、制度都不足,影響產業整體未來的發展。2.4 藥品市場分析西藥製劑在各藥效別銷售方面,各類用藥中以心血管系統製劑使用量最多,2000 年銷售額達144.52 億元,佔全體用藥的18.32%;排名第二是消化道及維他命製劑,2000 年銷售額136.94 億元,佔市場總額17.35%;排名第三是抗感染製劑,2000 年銷售額達116.81 億元。在各類用藥的成長率方面,成長最快的是抗贅瘤及免疫用藥,2000 年之成長率高達58.69%。其他年成長率超過20%者尚有中樞神經製劑、血液及造血系統製劑。中草藥藥品方面依中國醫藥學院附設藥9劑部中藥局,針對該院使用的中藥統計結果顯示,最暢銷飲片仍是黃耆,其2000年佔總銷售量的5.66%,其次是當歸及生地黃。最暢銷單味是丹參佔總銷售量的3.75%,其次是夜交藤及杜仲。最暢銷成方是加味逍遙散,佔總銷售量的6.96%,其次是知柏八味丸及龍膽瀉肝湯。2.5 通路及銷售額度根據寰宇國際醫藥公司(IMS TAIWAN)統計顯示,2000 年台灣地區藥品銷售額約新台幣789.05 億元,較1999 年的634.1 億元。在整個藥品消費結構上,醫院市場的成長最快,2000 年銷售額599.31 億元,成長率為29.89%;藥局約為107.41億元,較1999 年成長4.69%;開業診所之藥品銷售額為新台幣82.32 億元,較1999年成長17.44%。由於大型醫院是國內藥品主要行銷通路,在轉診制度下,國內醫療資源集中大型醫院的現象仍然存在,造成醫院市場的大幅成長,而藥局及診所市場則相對的萎縮。詳如表1 所示。表 1 2000 年台灣地區藥品銷售通路1999 年 2000 年類別 銷售顉(億元)市場佔有率(%)成長率(%)銷售顉(億元)市場佔有率(%)成長率(%)醫院 461.4 72.76 17.73 599.31 75.95 29.89藥局 102.6 16.18 0.29 107.41 13.61 4.69診所 70.1 11.06 9.19 82.32 10.43 17.44總值 634.1 100.00 13.56 789.05 100.00 24.44資料來源:製藥產業年鑑,2001,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6 研究發展研發能力是製藥業賴以生存、永續發展的必備能力,世界各大藥廠的研發費用皆非常高,且多佔其營收10-25%之間。2.7 台灣製藥產業關鍵成功因素關鍵成功因素依次排序為:新藥研發能力、完整的行銷通路、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提昇品質的能力、經濟規模達成與否 (徐作聖, 1999)。3 杏輝公司經營策略3.1 杏輝公司簡介杏輝公司,由李志文先生於1978 年在宜蘭縣冬山鄉設廠,以壹仟萬元資本成立,隔年正式生產。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經營,杏輝已成為一家資產12 億元,股票上市的生技製藥公司。杏輝十分注重產品品質並不斷的創新研發產品。如:1988 年通過G.M.P.審核,1996 年榮獲國內藥界第一家「國家磐石獎」,次年通過經濟部商檢局ISO 9002 國際品質認證,2000 年通過cGMP 確效作業第一階段評鑑等。10杏輝的產品項目有385 項,以療效用藥為主,功能性食品次之。目前經研發擁有的主要產品技術為製造含各種軟膠囊及軟糖(汎喜軟糖、杏利鈣軟膠囊等)。此種技術使杏輝能領先於同業,也取得不少為國際大型藥廠代工的機會,如2000年時獲得Johnson & Johnson 及武田製藥的委託製造( Original EquipmentManufacturer,OEM)。3.2 杏輝公司經營理念杏輝公司在經營理念方面,一直堅持著「創新與卓越」及秉持「日新又新、精益求精」之製造理念,以「生產自動化、流程合理化、管理電腦化」之嚴格品質管制以確保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不斷精益求精,目的即在確保「有效、安定、安全」的醫藥品質。除了台灣的公司外,杏輝投資成立的子公司-美國「中加康普製藥公司」和併購的子公司-「大陸杭州天力藥業公司」,這兩家子公司在杏輝經營上扮演情報收集的工作的角色。另外在採購、投術研發上也是與杏輝相互合作的。以採購為例,杏輝和子公司之間採用共同採購方式降低成本,有時杏輝也會向子司訂購生產原料,減少代理商中間剝削,進而降低了原料成本;在技術研發上,杭州天力藥業則為杏輝在中草藥領域研發的重鎮。兩家子公司所發揮的綜效,讓杏輝的成長產生不少的助力。3.3 業務內容杏輝公司之產品種類眾多,因不同用途而分為療效用藥、醫療器材、功能性食品、化妝品四大類。主要產品為西藥、抗生素、化妝品、醫療器材之製造、加工買賣等;製造買賣的產品主要是以療效用藥為主,佔75.96%的比重,其次為功能性食品,20.02%。如表2 所示。表 2 杏輝1999 年之營業比重 單位:新台幣仟元;%產 品 種 類 銷售金額 營業比重療 效 用 藥 529,284 75.96功 能 性 食 品 139,478 20.02醫 療 器 材 22,285 3.20化 妝 品 5,710 0.82合 計 696,757 100.00資料來源:杏輝藥品公司公開說明書,2001。在療效用藥之中,軟膏類產品即佔銷值的30%以上。其次為錠片類、內服液類(咳嗽藥水、胃乳等)及外用產品類(清潔液、殺菌劑、眼藥水、噴鼻液等),此三類產品之總銷值佔60%以上。醫療器材部份主要為隱形眼鏡藥水之銷售,此部份因隱形眼鏡藥水市場的價格競爭激烈而產生衰退。功能性食品中主要為維他命軟糖及軟膠囊之製造及銷售。化妝品部份主要為低過敏香皂及時空膠囊之銷售,約佔產品比例1%左右,無明顯重大變化。以貢獻的程度來看以療效用藥為利潤的主要來源,占96%。113.4 銷售管道杏輝公司之產品銷售管道大致可歸納成二類,分別為自營部份和OEM 部份。自營部份有直接銷售產品至各地點、透過經銷商至各地點銷售以及透過自營、經銷商、代理商出口至國外銷售等三種管道。在OEM 部份有一般單純的委託製造,以及委託製造後並銷售等二種管道,如表3 所示。表3 杏輝產品銷售管道表類別 銷 售 管 道直接銷售產品至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牙科診所、藥局、連鎖藥局、便利商店等。透過經銷商銷售至公立醫院、軍方醫院、藥局、眼鏡店。自營部份自營出口,及透過出口國家經銷商或代理商銷售接受其他公司委託製造療效用藥、功能性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材等,由委託公司自行銷售。OEM 部份接受產品委託製造,並銷售至直銷商。資料來源:同表2,本研究整理3.5 銷售總值在銷售總值方面,目前我國西藥銷售總值,1997、1998、1999 年分別為40,533、43070、43901 百萬元,而杏輝在這三年的銷售總值為507、575、627 百萬元,在其市場佔有率方面,1997 年佔銷售總值1.25%,1998 年佔銷售總值1.34%,1999年佔銷售總值1.43%;且有呈現年年成長的趨勢(表4)。表4 市場佔有率 單位:百萬元;%年度 1997 1998 1999我國西藥銷售總值 40,533 43,070 43,901杏輝公司之銷售總值 507 575 627佔醫藥品銷售市場總值 1.25% 1.34% 1.43%資料來源:同表23.6 銷售對象杏輝藥品,主要是以「診所」為最大銷售對象,若以個別產品對銷售通路而言,療效用藥主力在於診所,醫療器材則透過經銷商銷售至眼鏡行;功能性食品以代工為主;而進口軟糖類及自有品牌部份主要通路則為經銷商、小兒科診所、屈臣氏、連銷藥局;化妝品主要針對具治療及保養效果之消費者,故目前主要客戶為皮膚專科醫師(表5)。12表5 主要銷售對象比例 單位:新台幣仟元1998 年 1999 年銷售對象 金額 % 金額 %醫院 84,671 14.73 84,016 13.39診所 254,916 44.35 267,744 42.67藥局 78,078 13.58 106,645 17.00其他 157,169 27.34 169,010 26.94合計 574,834 100.00 627,415 100.00資料來源:同表2產品以國內銷售為主,於國內設有台北分公司、台中、台南、高雄等各區辦事處,以開拓國內市場,並提供國內客戶全面服務。在拓展國外市場方面,已有產品出口到中國大陸、加拿大、香港、澳門、越南、新加坡、汶萊、巴基斯坦等(表6)。表6 主要產品內、外銷比例 單位:新台幣仟元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銷售對象 金額 % 金額 % 金額 %內銷 506,186 99.91 570,814 99.30 617,458 98.41外銷 434 0.09 4,020 0.70 9,957 1.59合計 506,620 100.00 574,834 100.00 627,415 100.00資料來源:同表23.7 研發雖然杏輝一向相當重視研發,但其研發經費一向只佔其營業額的4%左右,原因是杏輝屬於國內中小型藥廠,其相當注重整體的發展策略,將資源花在發展和新競爭力之上,並擅長尋求國際合作及策略聯盟,以彌補其資源及技術能力不足之處。3.8 財務管理1. 財務結構:杏輝公司1997~1999 年的負債比率分別為43.84%、44.69%、50.32%,與同業相較之下,互有高低。在長期資金佔固定資產比率方面,1998與1999 年的比率都維持在280%左右,顯示該公司長期資金充裕足以支應固定資產擴充之需求,並無以短期資金支應固定資產購置之情事,與同業相較下,皆高於同業平均水準。因此整體而言,該公司財務結構尚屬穩健。2 . 償債能力:1997、1998、1999 年的速動比率、流動比率,在與同業相較之下,大致都高於同業平均水準,且數值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顯示該公司之短期償債能力優於同業,尚稱良好。3. 經營能力:1997、1998、1999 年的應收款項週轉率方面,分別為2.23%、2.10%、2.12%,略遜於同業平均水準,此現象主要是因杏輝公司主要銷售對象為診所、醫院及藥房,收款期間較長。存貨週轉率方面偏低,原因可能是公司產品項目較多,所需的原料、物料管理不易,致使存貨餘額相對較高所致。在固定資產週轉率方面,杏輝公司高於同業。134. 獲利能力:由資產報酬率及純益率來看,高於同業平均水準,可見其獲利能力有一定水準。5. 現金流量比率:在現金流量各項比率之中皆高於同業,且大幅成長,營業活動所產生之淨現金流量足以支應其流動負債及各項資產投資與營運所需之現金。6. 槓桿度:1997 年到1999 年的營運槓桿度分別為6.13、5.41、5.00,大致呈下降的趨勢,代表該公司營運已具規模經濟效益,使得營運風險下降,而對損益兩平點之要求顯著降低;在財務槓桿度方面,約保持在1.30 左右,無明顯變動,可能該公司舉債經營的能力尚稱穩健,不至於侵蝕本業獲利。3.9 實質競爭力分析經由對杏輝的訪談資料、杏輝公開資料及本研究綜合分析之後,整理出杏輝在企業價值鏈各項構面所擁有的核心資源形成的各項經營優勢。分析如下:1. 企業基礎結構面(1)良好企業形象:杏輝分別於1985 年通過G.M.P.合格藥廠;1996 年榮獲經濟部頒發第五屆「國家磐石獎」成為第一家製藥廠商獲此殊榮;民國1997 年通過ISO9002 認證。(2)專業管理團隊:目前的杏輝已具有完整的經營團隊、信譽與技術,累積20年製藥經驗的專業陣容中,亦擁有不少各類專業及管理人才。(3)資訊即時傳遞:杏輝在台灣設有台北分公司、台中、台南、高雄辦事處,以電腦連線分享各地區即時資訊並採用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使之擴展至電子商務的應用,直接服務客戶,連接內外資訊,取得市場快速反應。(4)獨立合作的組織:杏輝所屬的子公司,美國溫哥華的「中加康普製藥公司」以及併購的大陸「杭州天力藥業公司」,在經營上雖然是各自獨立,但在策略上、技術上、資訊上是相互分享、合作的,對杏輝本業的經營上產生不少的助力。(5)組織具活力:以目前全體員工平均年齡31 歲情況下,對現在處於成長期步入成熟期的杏輝來說,不但有助於企業文化的傳承,在未來更是企業成長進步的最主要原動力。2. 技術發展構面(1) 國際合作能力強:杏輝重視研發人才培育亦大量投入研發工作,但仍比不上台灣大型藥廠,因此,杏輝採國際合作與策略連盟等方式取得技術,進而培育出杏輝較佳的國際合作能力。(2) 多元化的技術發展:研發重點雖在心血管、抗癌藥等方面,但並不忽略其他研發,如功能性食品、中草藥等,藉以分散研發潛在的風險。14(3)收集情報能力強:掌握最新情報等於掌握成功的最初步,而中加康普製藥公司和杭州天力藥業公司的成立另一個目的,即在掌握各地生物製藥技術的最新情報。而這也是杏輝全球化的第一步。(4)掌握關鍵性利基技術:杏輝公司現階段掌握的關鍵技術有製造含有各種不同成份軟膠囊以及維他命軟糖、此技術領先同業。3. 內運與後勤支援構面具效率的庫存、出貨管理:能發揮效率的庫存、出貨管理的主因在於公司內部組織、各分據點網路連線系統所作的資訊管理,進而使庫存出貨具備效率。4. 行銷銷售構面杏輝以多樣化的產品進入各種不同種類的新市場,分散風險;以迂迴的行銷策略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中生存發展,利用研發與技術在藥品市場上的得到新的優勢地位;以業務代表方式直接對通路(醫院、診所、藥局)進行產品服務、銷售、出貨、收款,以掌控通路。3.10 杏輝公司SWOT 分析1. 機會與強弱勢分析以杏輝現有的優勢來看未來的機會,其所表現出來的優勢主要是以杏輝經營二十多年的經驗所培育出來的優勢占多數,如:良好的企業形象較佳、國際合作能力強、多元化的技術發展、多樣化的產品等。此種優勢不易被對手模仿,在追求機會的過程之中,是最有利的後盾。在弱勢方面主要是在研發部份,此部份為杏輝在追求機會時,所較不足之處,如:研發人才、投資不足、研發進度緩慢。另外,杏輝的產品表現在基層消費者不夠突出,亦為杏輝一大弱勢。由機會與強弱勢綜合來看,在SO 策略方格之中,杏輝利用優勢所能握有的最大的機會在於「健保制度使得外資藥廠醫院通路減縮」、「高齡人口比率增加、老年化社會來臨」、「文明疾病用藥量增加」、「學名藥使用量增為全球趨勢」。配合WO 策略方格來看機會,可以發現之中,以杏輝最多優勢加上弱勢要項少的機會項目,其最可能成功機會為「高齡人口比率增加,老年化社會來臨」、「健保制度使得外資藥廠醫院通路減縮」。由上述可知,杏輝應對於上述兩項最可能成功的機會進行策略佈局,策略重點在於搶攻市場和弱勢的改善,可利用的方法有:新產品的研發、新市場的進入、新通路的拓展、企業再造、資訊系統的建立⋯等,但就目前而言,杏輝應將改善的重點放在研發和行銷兩大方面。研發方面,如:改善研發流程增加研發上市的速度、增加研發人才的培育和研發投資費用⋯等。行銷方面,如:將行銷的部份重心導入基層消費者、利用公關(活動)行銷方式增加消費者對杏輝的認知好感、設計一系列公司廣告深入消費者生活中,進而提升產品形象及知名度。152. 威脅與強弱勢分析外部的威脅來源主要來自政府政策、法令的轉變和健保制度的不健全,如:cGMP 政策使成本增加、專利法修改、健保制度不健全產生的藥價黑洞問題進而使遊戲規則(通路、利潤)改變⋯等。在ST 策略方格之中可以得知,對於WTO 全球化使競爭加據、通路之間聯合採購風盛、健保轉診制度不健全使藥局、診所通路萎縮、大陸藥廠藥品廉價入侵等項目,杏輝具有較多項目的優勢來抵抗,而對cGMP 政策使製藥成本上升、法令修改使新藥上市時程加長、各國專利保護嚴密限制開發腳步、學名藥相互替代性強等威脅較無防備能力。另外在WT 策略方格透露出的訊息則為杏輝面臨威脅時存在的弱勢,可發現其弱勢在於研發和行銷兩大方面。若以ST 策略方格配合著WT 策略方格來看主要威脅,亦為上述cGMP 政策使製藥成本上升、法令修改使新藥上市時程加長、各國專利保護嚴密限制開發腳步、學名藥相互替代性強等威脅較無防備能力。若想改變這些可謂成定律的威脅是不太可能,也唯有利用這些不可變性的威脅轉化成成長的契機才行,如:cGMP 政策的施行是政府勢在必行的政策,只要配合政策的施行,公司能跟著成長,進而產業中產生進入的壁壘,消費者權益也獲保障。依目前杏輝所面臨的威脅來說,強化現有優勢、改善在研發、行銷上的弱勢以及培育更新的優勢才是真正可行的長期方法。威脅項目尚有其他,如WTO 全球化使競爭加劇、通路之間採購風盛進而壓縮獲利、大陸藥品廉價入侵,中草藥產業人才、法規不足⋯等。這些威脅化解方法包括提高消費者產品忠誠、轉移開發新市場區隔、減慢進入中草藥產業的進度等。總結上述,杏輝在面對未來發展趨勢所產生的機會和威脅,藉由機會而發展成功的機率很高,被威脅牽累的可能性亦有,依目前杏輝所擁有的優勢尚能抵抗,但還必需對於研發、行銷方面有不斷的投入和加強現有優勢,在現有利基消瀰之前培養出更新不易被人模仿的經營優勢才行。3.8 產業關鍵成功因素與經營策略探討產業成功因素為取得競爭優勢的守則,也是策略制定的基礎。知名學者Aaker(1984)也強調企業關鍵成功因素必需與產業或環境中的關鍵成功因素相配合,才能產生具實質差異價值的實質競爭優勢。本研究配合許正昇(2000)之台灣製藥產業五大關鍵成功因素,說明之。1. 新藥研發能力:指藥品的創新能力,包括研發人才、研發費用、研發設備⋯等。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藥廠,只要研發出新藥,取得專利上市,便能獲得可觀的利潤。2. 完整的行銷通路:指藥界的傳統通路,即醫院、診所、藥局等。包括有通路掌握程度、客戶服務、關係的建立等。3. 人力資源管理能力:指藥廠必需具有較佳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和事配合,發揮最大人力效益,增益公司的營運。164. 提升品質能力:指提升藥品品質的能力,一如符合cGMP 的規定要求等。不能達到標準則將被淘汰,而具能力可達標準的,則能提升競爭力。5. 經濟規模達成與否:指因競爭激烈,藥品的生產必需達到經濟的規模才能降低成本進而增加獲利。本研究配合SWOT 分析並結合探討杏輝現行策略是否合宜及未來充滿機會與挑戰的環境後,整理出杏輝在未來將採行的策略如下:1. 整體策略目標為公司發展朝向全球化;產品發展趨向多角化。2. 目前杏輝正興建符合GLP 規範的研發大樓。3. 未來幾年內,杏輝有多項新產品即將申請專利上市,包括分別和加拿大、美國、大陸合作發展的抗癌藥、緩釋劑、肝細胞損傷拮抗劑。4. 中期研發將以動物試驗及申請專利為目標,而研發的產品對象為抗自由基用藥、降血脂用藥、抗癌藥等。5. 公司長遠計劃中,將成立大陸保健食品工廠、進入中草藥領域,並朝向十項世界性專利亞洲區獨家代理權的目標邁進。4 . 結論與建議本研究以個案的分析方式,來說明生技製藥產業的發展現況,籍由探討生技製藥產業的競爭現況及分析杏輝經營策略的過程,達到了解製藥業者如何運用經營策略的建構營造競爭力,這些研究結果,期望能達到提供杏輝及同業一些建構經營策略時的建議的目的。本研究以企業價值鏈與波特五力分析、總體環境分析等建構面為主體,尋求杏輝內部優弱勢及外部的機會威脅,配合SWOT 分析及關鍵成功因素,對於杏輝的經營策略進行分析討論。在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重要研究結果與發現,將以建議的方式提出,相信對生技製藥業界之經營策略有所助益。4.1 結論在總體與競爭環境分析之中,本研究發現,將來最能使製藥產業獲得成功的要素在於研發技術、情報、人才上的掌握程度。外在的環境變化愈來愈急速、也愈來愈難以預測,唯有依生技製藥產業的特性,「研發至上」的特點來發展才能有新的天空去翱翔。經分析討論,本研究認為杏輝目前能獲得成功的原因為其對「創新」的認真追求與不斷的研發新技術、提升產品品質;另外在策略運用方面,最主要成功原因為其所選擇的經營策略的靈活運用所致,迂迴策略的使用以及和子公司相互配合的綜效,令杏輝能避開與其他大廠正面衝擊,專心於研發工作上,最後研發有了成果,才漸漸浮出台面與大廠競爭。同時杏輝充份利用了二十多年來累積的研發經驗、生產技術以及經營上的優勢,把握著了生技科技興起的機會,使得小公司也有機會與大公司一較高下。17目前杏輝面對未來挑戰應積極調整的地方在於人力、行銷和研發等三方面。在人力方面,組織制度上宜配合將來跨入國際市場所需,如具國際觀人才的培育與尋找皆是將來調整的重點;在行銷方面杏輝偏重於診所、藥房等行銷對象,未來宜注意到最基層的使用者和其他可能合作的產業及企業的行銷推廣;研發方面則宜加強研發經費投入及尋求研發人才。6.2 建議基於上述的結論,本研究對於政府、杏輝公司及其他生技製藥同業提出以下的建議:1. 政府方面政府在台灣生物科技產業扮演主導的角色,因此,政府想令台灣下一波產業的重心轉型到生物科技,就必需先制定產業的相關法規,如加強智慧財產權與專利權的保護。其次,培育生技研發人才使之投入生技產業,並積極獎勵及協助生技業者,包括在土地、技術、資金⋯等項目的取得。而屬於生技的重點發展項目中,生技製業亦應如此營造合宜的產業投資環境,但以目前製藥產業的情況來說,研發人才投入情況不足、健保法令不齊備,皆令業者在經營上倍感艱辛,因此這是政府應積極設法改善的。2. 杏輝公司方面(1)增加產品研發投入:研發工作如同飛機從地面起飛,必需先在地面有一定程度以上的速度,才能夠產生浮力帶動飛機起飛。而研發的投入如同速度的產生。換言之,研發的工作必需先有一定程度以上的投入才能產生效果。而這些投入包括有人才、資金、設備等。雖然目前杏輝在生產技術上有不錯的表現,但在為了將來公司的成長,就有其必要對於研發做持續性的投入。(2)積極培養國際人才、研發人才以及建立專司人力資源的部門:因應公司多角化、國際化的策略,在人才、人資管理上的不足,杏輝必需在此項目上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革變動,包括透過學校、各研發單位人才的網羅;利用教育訓練對於公司內的人才進行培養;重新設計現行組織工作項目,規劃人資部門等。(3)行銷通路的擴大:目前杏輝對診所、藥房的偏重,但未能注意到最基層的使用者及其他可能合作的產業、企業的行銷推廣。如能對此方面進行加強並順利擴大通路,則將為杏輝在經營上增添不少獲利和市場占有率。此外,杏輝應好好利用現有優勢來營造新的利基,例如,全球化趨勢為製藥業帶來競爭者,相對的也產生了更多的海外市場,以杏輝的品牌形象,可和現行正開發海外市場的藥廠或供應商經銷通路進行多方面的合作,開發多個的海外銷售據點。另一方面,與國內外同業進行共同研發或引進國外新技術的合作,配合著自有的研究發展中心進行地區性的藥品試驗研究,則將有利杏輝在產品研發上的提升。例如,在歐美保健藥品能輕易的被人們所接受,但在亞洲地區,亞洲人只對中醫藥的保健效果,有所認同。杏輝或可引18進新的國外技術將中醫藥的保健藥品推廣深入,改變產品的形式,使大眾易於接受。3. 生技製藥的同業「研發至上」的守則,在生技製藥業中十分受到重視,因此生技製業者在經營的過程中,必需設法在研發技術、情報、人才上進行投入,才可能獲得成功的機會。另外,配合環境變化、建構合宜的經營策略,亦是在劇烈競爭的生技製藥產業中求生存的守則之一。在經營策略建構過程之中,在因應環境變化之餘,不忘配合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以培育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如此才有可能產生與其他業者相互競爭的力量。參考文獻1. 2000 年工業發展年鑑 (2001),經濟部工業局,第459-484 頁。2. 「人力資源統計月報」(2001/12),行政院主計處,第6-7 頁。3. 「內政部統計月報」(2002/ 02),內政部統計處,第16-17 頁。4. 「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2001/12),財政部統計處,第26-31 頁。5. 「行政院第五次生物技術產業策略會議報告」(2001/05),行政院全球資訊網,http://www.ey.gov.tw/web/index-ey2000.htm。6. 「台灣地區工業生產統計月報」(2001/12),經濟部統計處,第24-25 頁;第166-167 頁。7. 杏輝藥品公司公開說明書 (2001/01),杏輝藥品公司。8. 杏輝公司網站,http://www.sinphar.com/ 。9. 「杏輝醫藥雜誌」,23 期,24 期,27 期,29 期,杏輝藥品公司。10. 朱兆文 (2000/10),「全球藥廠經營策略研究」,生物技術開發中心。11. 李宜熹、黃國城、謝明華、蕭碧瑩 (2001/12),「 加入WTO 後,我國製藥產業面臨之挑戰與因應之道」,http://www.u-vision-biotech.com/Medium2001/2001DEC.htm#2001DEC04。12. 李國貞 (1995/06),「我國製藥工業國際化發展策略之研究」,經濟部。13. 徐作聖 (1999/08),策略致勝,遠流出版,台北。14. 許正昇 (2000/05),「我國製藥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成大企研所,台南。15. 高新發 (2000/05),「台灣本土藥廠技術策略建構與經營策略探討」,碩士論文,中山企研所,高雄。16. 產業技術白皮書 (1998),經濟部技術處,第409-414 頁。17. 「經濟部ITIS 計畫報告」(2001),經濟部技術處。18. 劉佩真 (2001/01),「國內製藥產業現況與前景之探討」,三陽証券研究部,http://www.sunsec.com.tw/。19. 製藥產業年鑑2001 (2001/11),生物技術開發中心。20. 衛生署 (2002),衛生統計資訊網,www.doh.gov.tw/statistic/index.html 。21. Hill and John,黃營杉譯 (1995),策略管理,華泰書局,台北。22. Naisbitt, John,尹萍譯 (1990/04),2000 年大趨勢,天下文化,台北。23. Michael E. Porter,周旭華譯 (1985),競爭策略,天下文化,台北。24. Steiner and Miner,唐富藏譯 (1994),企業政策與策略,大行出版社,台南。

沒有留言: